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硬肿症多发群体是新生儿吗

2025.06.27 17:23

硬肿症确实多发于新生儿群体,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这一疾病以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主要特征,与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棕色脂肪储备不足密切相关。寒冷刺激、感染、缺氧等因素常诱发疾病,在出生后一周内发病率最高,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病机制涉及多重因素。胎儿期棕色脂肪从孕26周开始积累,早产儿因储备不足更易发病。寒冷环境下,新生儿需消耗棕色脂肪产热,但低体重儿脂肪储备少,产热能力弱,导致体温下降。当体温低于35℃时,皮下脂肪易发生凝固,形成硬块。同时,寒冷应激会引发微循环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组织水肿。感染因素如败血症会加重代谢紊乱,进一步抑制产热过程。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硬肿、体温不升、反应低下等,硬肿多从下肢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

预防新生儿硬肿症需注重保暖措施,产房温度应维持在25-28℃,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擦干并采取预热措施。对于早产儿建议使用保温箱,维持中性温度环境。喂养方面需保证足够热量摄入,提倡早期母乳喂养。治疗时需缓慢复温,每小时升高体温0.5-1℃为宜,避免快速复温导致肺出血。临床观察需特别注意硬肿范围、体温变化及尿量情况,警惕DIC、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对伴有感染者应及时使用抗生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