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叫肠结节

2025.03.05 16:30

肠结节是指肠道内出现的异常组织增生或肿块,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或内镜检查发现。肠结节可能是良性的,如息肉,也可能是恶性的,如肠癌。其形成原因多样,包括炎症、感染、遗传因素或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等。肠结节的发现和诊断对早期治疗和预防严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肠结节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慢性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导致肠道黏膜反复损伤和修复,从而形成结节。长期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可能增加肠道负担,促进息肉或肿瘤的形成。遗传因素也不可忽视,家族中有肠癌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肠结节。感染性因素,如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也可能引发肠道组织的异常增生。肠结节的症状通常不明显,可能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或便血,但这些症状并不特异,容易被忽视。

发现肠结节后,需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检查,如肠镜、CT或病理活检,以明确结节的性质。良性结节通常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或定期随访观察,而恶性结节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手术、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肠结节的发生风险。定期体检,尤其是40岁以上或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应重视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肠结节。避免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也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