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孩子抽动症症状有哪些

2025.09.11 19:34

孩子抽动症症状包括频繁眨眼或挤眼、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发出清嗓或咳嗽等异常声音、肢体突然抖动或甩动、重复性触摸或拍打动作。具体分析如下:

1.频繁眨眼或挤眼:抽动症常见首发症状是眼部肌肉不自主收缩,表现为快速眨眼、挤眼或翻眼。症状初期可能被误认为结膜炎或视疲劳,但无红肿或分泌物。随着病情发展,动作频率增加,尤其在紧张或疲劳时加重。部分患者伴随眉毛上扬或皱眉动作,形成复杂面部抽动。

2.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除眼部外,口鼻周围肌肉也可能抽动,如咧嘴、皱鼻、吸鼻子等。动作突发且短暂,无法通过意识控制。症状可能单独出现,或与眨眼交替发生。严重时影响进食和说话,但无疼痛感。长期反复抽动可能导致局部肌肉疲劳。

3.发出清嗓或咳嗽等异常声音:喉部肌肉抽动表现为反复清嗓、干咳、哼声或尖叫。声音抽动多在面部抽动后出现,音量高低不等。部分患者发出无意义词汇或重复语句,需与强迫症区分。症状在安静环境下更明显,情绪激动时加重。

4.肢体突然抖动或甩动:上肢抽动多见,如耸肩、甩手、握拳等;下肢表现为踢腿、跺脚。动作幅度较大,可能误诊为癫痫或肌阵挛,但无意识丧失。抽动前常有局部紧绷感,发作后短暂缓解。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能诱发症状。

5.重复性触摸或拍打动作:表现为反复触摸物体、拍打身体部位或旋转身体。动作具有固定模式,如每次走路必摸墙。部分患者存在强迫性计数或排列行为,但无明确目的性。症状可能随注意力转移暂时消失,但无法彻底抑制。

抽动症症状需与习惯性动作、癫痫等疾病鉴别。避免过度关注或指责症状,以免加重心理负担。保持规律作息,减少刺激性饮食摄入。症状持续半年以上或影响生活时,需及时就医评估。家庭和学校应提供宽松环境,避免强化异常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