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增加骨密度的药有哪些

2025.07.23 08:37

增加骨密度的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降钙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维生素D及钙剂。具体分析如下:

1.双膦酸盐类:双膦酸盐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从而增加骨密度。常用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口服制剂需空腹服用并保持直立姿势以减少胃肠道刺激,静脉给药需注意肾功能监测。长期使用可能增加非典型骨折风险,需定期评估疗效与安全性。

2.降钙素:降钙素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抑制骨吸收并缓解骨痛。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或注射剂可用于骨质疏松伴骨折疼痛的患者。常见副作用包括面部潮红、恶心,长期疗效有限,通常作为短期辅助治疗。

3.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模拟雌激素对骨骼的保护作用,增加骨密度并降低骨折风险,尤其适用于绝经后女性。可能增加静脉血栓风险,禁用于有血栓病史者。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权衡获益与风险。

4.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特立帕肽等药物通过间歇性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形成,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或骨折高风险患者。需每日皮下注射,疗程不超过24个月,可能增加骨肉瘤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5.维生素D及钙剂:基础治疗药物,维生素D促进肠道钙吸收,钙剂直接补充骨矿化所需原料。联合使用可优化效果,但需避免过量导致高钙血症或肾结石。剂量应根据血钙、尿钙及维生素D水平调整。

使用药物前需评估肝肾功能、电解质及骨代谢指标,避免与其他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联用。定期监测骨密度及不良反应,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如适度运动、均衡饮食以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