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湿气重会导致肾虚吗

2025.06.30 11:29

湿气重确实可能导致肾虚。中医理论认为,湿邪作为外感六淫之一,长期滞留体内可能影响脏腑功能,尤其对脾肾的运化和气化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湿气困脾会导致水谷精微输布障碍,进而累及肾脏,最终可能发展为脾肾两虚的病理状态。

湿气重与肾虚的关系可从中医五行学说和脏腑相关理论展开分析。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代谢,两者共同维持体内水液平衡。当湿邪久蕴,脾阳受损,无法正常运化水液,就会形成土不制水的病理状态。这种情况下,肾脏需要代偿性加强工作以排除多余水湿,长期超负荷运转可能导致肾气耗伤。临床常见表现为腰膝酸软、夜尿频多、下肢浮肿等肾虚症状,同时伴有舌苔厚腻、头身困重等湿重特征。现代研究也发现,慢性湿邪困阻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间接导致肾精亏虚。

辨别湿重与肾虚的因果关系需结合具体症状。舌诊发现舌体胖大伴有齿痕提示脾虚湿盛,若同时出现舌根苔剥落则表明已伤及肾阴。脉象沉滑多为湿浊内蕴,细弱无力则提示肾气不足。调理时需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初期以健脾化湿为主,常用茯苓、白术等药物;待湿邪渐去再逐步加入杜仲、续断等补肾之品。日常需避免久居潮湿环境,控制生冷油腻饮食摄入,适当练习八段锦中的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西医诊断的肾功能异常与中医肾虚概念不同,出现严重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