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海蛤壳治疗便血吗

2025.06.24 08:33

海蛤壳在中医理论中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便血。传统医学认为海蛤壳性寒,归肺、肾经,具有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等功效,其煅烧后制成的煅海蛤壳收敛固涩之力增强,对血热或阴虚火旺引起的便血可能有一定缓解效果。

中医临床中,海蛤壳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例如,搭配地榆、槐花等凉血止血药,可针对肠道湿热或痔疮出血;若因胃溃疡或消化道炎症导致便血,可能与白及、三七等化瘀止血药同用。现代海蛤壳含碳酸钙等成分,能中和胃酸,间接减少消化道黏膜损伤,但其直接止血作用仍需更多科学验证。使用时需辨证施治,便血病因复杂,可能涉及痔疮、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甚至恶性肿瘤,单味药难以根治。

使用海蛤壳需注意体质与剂量。其性寒凉,脾胃虚寒者长期服用可能加重腹泻;煅制品虽收敛性强,但过量可能引起便秘。便血患者应先明确诊断,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避免延误治疗。孕妇、儿童及过敏体质者慎用,且不宜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同服,以免影响药效。中药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盲目用药。若便血伴随腹痛、消瘦或黑便,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