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怎样才能防止肌腱粘连

2025.07.23 08:37

防止肌腱粘连可通过早期适度活动促进肌腱滑动、局部冷敷减轻炎症反应、规范使用药物抑制纤维增生、物理治疗改善血液循环、手术中精细操作减少组织损伤。具体分析如下:

1.早期适度活动促进肌腱滑动:肌腱修复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康复训练。适度活动能刺激肌腱与周围组织产生相对运动,避免静止状态下纤维蛋白沉积形成粘连。活动强度需严格把控,过度用力可能导致修复处再次断裂,而活动不足则无法达到分离粘连的效果。通常术后2-3周开始被动活动,4周后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

2.局部冷敷减轻炎症反应:冷敷能收缩血管减少渗出,降低局部肿胀和炎性物质堆积。炎症反应是粘连形成的关键诱因,通过控制水肿可间接减少纤维组织增生。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术后48小时内效果最佳,后期可结合热敷促进代谢。

3.规范使用药物抑制纤维增生:临床常用抗粘连凝胶或透明质酸钠覆盖肌腱表面,形成物理屏障阻隔纤维连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慢性炎症,但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部分中药制剂如丹参提取物能改善微循环,减少胶原过度沉积。药物需严格按疗程使用,盲目增减可能影响愈合。

4.物理治疗改善血液循环:超声波、电刺激等可增强局部血供,加速代谢废物清除。良好的血液循环能为肌腱提供更多养分,同时减少瘢痕组织形成。治疗频率通常为每周3-5次,强度以无痛感为宜。需配合专业设备操作,避免灼伤或肌肉痉挛。

5.手术中精细操作减少组织损伤:采用微创技术缩小切口范围,精确吻合肌腱减少周围组织创伤。术中彻底止血可防止血肿机化,使用生物可吸收缝线降低异物反应。术后放置引流片避免积液,缝合时保持适当张力防止皱缩。

康复期间需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出现异常疼痛或活动受限应及时调整方案。饮食宜补充优质蛋白与维生素C,避免吸烟饮酒影响组织修复。不同部位肌腱需制定个性化方案,如手部肌腱需更早介入活动,跟腱则需延长固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