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脚踝骨折移位怎么治疗

2025.07.23 08:37

脚踝骨折移位可通过手法复位固定、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石膏或支具外固定、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1.手法复位固定:适用于轻度移位的稳定性骨折,通过专业手法将错位骨骼推回原位,随后采用夹板或石膏临时固定。操作需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避免反复复位造成软组织损伤。复位后需定期复查X线确认位置,若固定不稳可能需转为手术治疗。

2.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针对严重移位或不稳定性骨折,通过手术暴露骨折端,直接复位并使用钢板、螺钉等器械固定。手术能精确恢复关节面平整,减少创伤性关节炎风险。术后需结合影像学评估愈合情况,早期避免负重活动。

3.石膏或支具外固定:复位后常用石膏托或支具维持骨折端稳定,通常需固定4-6周。选择固定材料需考虑透气性和舒适度,定期调整松紧度防止血液循环障碍。拆除外固定前需确认骨痂形成,避免过早活动导致二次移位。

4.药物治疗缓解症状:急性期可使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成药或西药辅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但需警惕胃肠道副作用。药物仅作为辅助手段,需结合固定或手术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5.康复训练恢复功能: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练习,如踝泵运动、抗阻训练等。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增加主动训练强度。康复过程需循序渐进,过度锻炼可能引发肿胀或延迟愈合。

治疗期间需保持患肢抬高减轻水肿,避免过早承重或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影像学观察愈合进度,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方案。饮食上增加钙质和蛋白质摄入,戒烟酒以促进骨骼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