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男科

导尿撤退性膀胱出血怎么办

2025.06.12 09:25

导尿撤退性膀胱出血应立即停止导尿操作并观察出血情况、采用局部压迫或冷敷减少出血、根据出血程度选择止血药物或介入治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出血量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停止导尿操作并观察出血情况:导尿管撤出后出现出血,首先需终止操作避免进一步损伤。观察出血是否持续或加重,判断是否为黏膜轻微擦伤或深层组织损伤。轻微出血可能自行停止,若持续需进一步干预。记录出血颜色、量及伴随症状,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2.采用局部压迫或冷敷减少出血:通过导尿管球囊注水压迫膀胱内出血点,或经尿道插入纱布条局部填塞。冷敷下腹部可促进血管收缩减缓出血。操作需轻柔避免二次损伤,压迫时间根据出血情况调整,通常维持数小时至24小时。

3.根据出血程度选择止血药物或介入治疗:轻度出血可口服或静脉注射止血药如氨甲环酸。大量出血需膀胱镜下电凝止血或血管栓塞术。凝血功能异常者需纠正基础疾病,联合应用促凝血药物。

4.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出血后膀胱黏膜屏障破坏,易继发感染。需选用覆盖常见尿路病原菌的抗生素,疗程3-5天。留置导尿管者需定期更换,保持引流系统密闭。

5.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出血量变化:每小时记录血压、心率、尿色及尿量,评估休克风险。出血量大于400mL或血红蛋白持续下降需输血支持。定期复查超声或膀胱镜明确止血效果。

导尿操作需严格无菌,动作轻柔避免暴力。出血期间限制活动,补充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定期评估膀胱功能,减少反复插管刺激。出现发热、腹痛或血块梗阻需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