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皮下淤血该怎么办

2024.11.27 15:50

皮下淤血可通过冷敷、热敷、用药、按摩、就医等方式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冷敷:冷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减轻淤血肿胀。在皮下淤血发生后的24-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淤血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

2.热敷: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淤血的吸收消散。在皮下淤血发生48小时后,可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敷于淤血处,温度以感觉温暖舒适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时要注意温度的控制,防止烫伤皮肤。

3.用药:一些药物可辅助治疗皮下淤血。例如,云南白药气雾剂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在使用时,按照说明书正确喷涂于淤血部位。但要注意皮肤过敏者慎用,使用过程中若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4.按摩:适当的按摩能促进淤血周围的血液循环,帮助淤血消散。以淤血部位为中心,用手指轻轻打圈按摩,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损伤。按摩应在淤血形成一段时间后进行,早期按摩可能会加重出血。

5.就医:如果皮下淤血范围较大、长时间不消退、伴有严重疼痛或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头晕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可能会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以排除血液疾病等潜在病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在处理皮下淤血时,要避免淤血部位再次受到外力撞击,保持局部清洁卫生,不要自行盲目挤压淤血部位,以免引发感染等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