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血吸虫病是什么类型的传染病

2025.08.21 17:54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属于传染病的一种。该病主要通过接触被感染的淡水而传播,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的地理区域,如非洲、南美洲和东南亚等地。血吸虫的幼虫在水中游动,能够穿透皮肤进入宿主体内,随后在血管中生长繁殖,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血吸虫病的病因主要是由血吸虫的不同种类引起的,最常见的有曼氏血吸虫、japonicum血吸虫和美洲血吸虫等。这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生活周期复杂,成虫会在血管中产卵,卵子通过宿主的排泄物排出体外,最终进入水体,孵化成幼虫,再通过水中与人类接触而感染。感染后,宿主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乏力、肝脾肿大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肝硬化、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由于病情发展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感染后很长时间内未能及时就医,导致病情加重。

在预防血吸虫病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避免在已知存在血吸虫的水域游泳或洗澡,尽量不接触不明水源。同时,饮用水应经过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风险。对于生活在高风险地区的人群,定期体检和筛查也是必要的,及时发现感染者并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公众教育和宣传也非常重要,提高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感染的机会。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及时就医并接受适当的抗寄生虫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综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保障公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