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急性胃炎应如何治疗

2024.12.31 07:31

急性胃炎的治疗包括去除病因、饮食调整、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预防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去除病因:急性胃炎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药物、酒精、应激等。对于药物引起的,需停用相关药物,像非甾体抗炎药等。若是酒精刺激导致,应停止饮酒。应激状态下,要积极处理原发病,如严重创伤、大手术等应激源,去除病因是治疗急性胃炎的基础,有助于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饮食调整:发病时应禁食一段时间,让胃得到休息。之后可从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开始,如米汤、藕粉等,逐步过渡到半流食,像米粥、面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合理的饮食调整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

3.对症治疗:如果患者有腹痛症状,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缓解胃肠道痉挛,减轻疼痛。有恶心、呕吐症状时,可使用甲氧氯普胺等止吐药。对于胃酸分泌过多的患者,可使用抑酸剂,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或H₂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以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缓解症状。

4.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两种抗生素联合的四联疗法,抗生素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对于其他细菌感染,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及时控制感染可减轻胃黏膜炎症。

5.预防并发症:急性胃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对于有胃黏膜糜烂出血的患者,可使用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等。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呕吐物及大便性状等,若出现腹痛加剧、血压下降等情况,要警惕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在治疗急性胃炎过程中,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同时,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