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后为什么缝隙更大

2025.07.23 08:37

骨折后缝隙更大可能与骨折端软组织嵌入阻碍复位、肌肉牵拉导致断端移位、固定不牢固引发二次损伤、局部血肿形成压迫骨块分离、骨质疏松造成骨量减少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骨折端软组织嵌入阻碍复位:骨折发生时,周围肌肉、肌腱或筋膜可能卡入断端之间,形成物理阻隔。复位过程中若未彻底清除嵌入物,会导致骨折端无法完全贴合。此类情况常见于开放性骨折或严重移位性骨折,需通过手术清理创口并精确复位。

2.肌肉牵拉导致断端移位:骨折后相邻肌肉因疼痛或痉挛产生不均衡收缩,尤其长骨周围肌群力量较强。例如股骨骨折时,臀肌和髂腰肌的牵拉会使近端骨块上移,远端骨块下坠,加大断端间隙。临床需通过牵引或外固定对抗肌肉拉力。

3.固定不牢固引发二次损伤:石膏或夹板固定过松时,骨折端可能因肢体活动再次移位。不稳定的固定无法抵消剪切力或旋转力,导致断端摩擦加剧,甚至形成假关节。需定期复查影像并调整固定强度,必要时采用内固定术。

4.局部血肿形成压迫骨块分离:骨折后骨髓及周围血管破裂,血肿在断端积聚产生压力。血肿机化前若未及时引流,其占位效应会推开骨块,延迟愈合。尤其常见于血供丰富的松质骨区域,如桡骨远端或胫骨平台骨折。

5.骨质疏松造成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时,骨折端常呈压缩或粉碎状,骨小梁结构破坏使断端难以紧密嵌合。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后,因骨质流失可能出现断端吸收,间隙逐渐增宽,需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促进愈合。

骨折后应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活动,定期进行影像学评估。饮食需补充钙质与蛋白质,保持固定装置清洁干燥。发现患肢肿胀加剧或异常疼痛时及时就医,防止并发症发展。康复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循序渐进,不可盲目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