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气管插管术步骤有哪些

2025.03.11 11:56

气管插管术步骤包括准备器械与药物、患者体位与预氧合、喉镜暴露声门、插入气管导管、确认导管位置与固定。具体分析如下:

1.准备器械与药物:进行气管插管前,需确保所有必要器械齐全,包括喉镜、气管导管、导丝、气囊注射器、吸引设备等。同时,准备好镇静剂、肌松剂等药物,以确保患者在插管过程中保持适当的镇静和肌肉松弛状态。检查器械功能正常,避免操作中出现意外。

2.患者体位与预氧合: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头部后仰,颈部略微伸展,以打开气道。使用面罩给予高浓度氧气进行预氧合,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减少插管过程中缺氧的风险。预氧合时间通常为3-5分钟,确保患者体内氧气储备充足。

3.喉镜暴露声门:使用喉镜插入患者口腔,轻轻挑起舌根,暴露声门。操作时需注意避免损伤牙齿和口腔黏膜。通过喉镜观察声门位置,确保视野清晰,为后续导管插入提供准确引导。动作需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组织损伤。

4.插入气管导管:在声门暴露清晰后,将气管导管沿喉镜引导插入气管内。插入时需注意导管角度和深度,避免误入食管或支气管。导管插入后,立即移除导丝,确保导管通畅。操作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

5.确认导管位置与固定:导管插入后,通过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胸廓起伏、使用二氧化碳检测仪等方法确认导管位置正确。确认无误后,使用胶布或固定带将导管固定在患者面部,防止导管移位或脱出。固定时需注意松紧适度,避免压迫皮肤。

气管插管术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术,操作者需具备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在插管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插管成功后,需定期检查导管位置和固定情况,确保患者气道通畅。通过规范操作和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和患者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