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药中的醋制是什么意思

2025.07.09 08:32

醋制是中药炮制的一种方法,指将药材或饮片与米醋混合,通过浸泡、炒制、蒸煮等方式处理,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这种方法利用醋的酸性及收敛特性,调和药物作用,使其更符合临床需求。

醋制在中药炮制中应用广泛,主要分为醋炙、醋煮、醋蒸等多种形式。醋性酸温,具有收敛、散瘀、行气等作用,与药材结合后可改变其药性走向。例如,醋制柴胡能增强疏肝解郁的效果,醋制延胡索可提高止痛作用,醋制甘遂则能降低毒性。醋的酸性还能促进某些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如生物碱类成分更易在酸性环境中析出,从而提升药效。醋制还能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如醋制五灵脂可缓和其腥臭气味,便于服用。

使用醋制中药时需注意药材与醋的比例及炮制工艺。不同药材对醋的用量要求不同,过量可能导致药性过酸,影响疗效。醋制过程中需控制火候和时间,避免高温破坏有效成分。部分药材不适合醋制,如本身具有酸性的乌梅、五味子等,重复醋制可能削弱药效。临床选用醋制品应结合具体病症,如肝郁气滞多用醋柴胡,而血瘀疼痛可选醋延胡索。醋制后的药材需妥善保存,避免受潮或霉变,确保药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