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孩便秘应该怎样调理

2025.09.01 08:56

小孩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培养规律排便习惯、适当增加日常活动量、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药物等方法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1.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能吸收水分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建议多食用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香蕉等。每日饮水量需充足,水分不足会导致粪便干硬。婴幼儿可适当添加菜泥或果泥,年长儿需减少精制食品摄入。注意纤维补充需循序渐进,突然大量摄入可能引起腹胀。

2.培养规律排便习惯:建立固定排便时间有助于形成条件反射,最佳时段是早餐后半小时内。准备高度合适的脚踏凳,保持膝盖高于臀部的蹲姿能放松肛肠肌。每次如厕时间控制在5-10分钟,避免长时间用力。对幼儿可采用游戏化引导,如使用排便记录表给予奖励。持续2-4周可逐渐形成规律。

3.适当增加日常活动量:运动能刺激肠道机械性蠕动,每日保证1小时以上身体活动。婴儿可做蹬腿操或俯趴练习,幼儿推荐跑跳类游戏,学龄儿童可选择跳绳、游泳等。避免久坐不动,每半小时起身活动。冬季注意保暖,腹部受凉可能加重便秘。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效果更佳。

4.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顺时针环形按摩腹部可沿结肠走向推动肠内容物。手法需轻柔缓慢,围绕肚脐做右下→右上→左上→左下的环形按摩,每次5-10分钟,餐后1小时进行最佳。配合温毛巾热敷效果更好。婴幼儿按摩前需修剪指甲,使用婴儿油减少摩擦。持续1-2周能改善自主排便功能。

5.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药物:顽固性便秘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后考虑用药。常用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可保留肠道水分,益生菌能调节菌群平衡。严禁自行使用刺激性泻药,避免产生依赖性。用药期间需监测排便性状变化,症状缓解后应逐步减量。联合行为疗法效果更持久。

出现血便、腹胀呕吐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就医。避免过度关注排便频次造成心理压力,粪便性状比次数更重要。记录排便日记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某些药物可能诱发便秘,需主动告知用药史。生长发育期长期便秘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应定期评估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