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颅内动脉瘤概述

2025.08.18 14:54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指的是脑内动脉壁的局部扩张或膨出,形成囊状结构。这种病变通常发生在动脉分叉或弯曲处,可能导致血管壁的弱化,增加破裂的风险。一旦破裂,可能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时可导致生命危险或长期神经功能损害。

颅内动脉瘤的成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高血压、动脉硬化、吸烟及某些感染等有关。大多数情况下,动脉瘤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许多患者在进行其他检查时意外发现。随着动脉瘤的增大,可能会出现头痛、视觉障碍、癫痫发作等症状。破裂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等急性症状,需立即就医。影像学检查如CT、MRI或血管造影是确诊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医生评估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及破裂风险。治疗方法包括观察、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具体选择需根据动脉瘤的特征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而定。

在管理颅内动脉瘤时,需特别注意定期随访和监测,尤其对于小型且未破裂的动脉瘤。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以降低破裂风险。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健康饮食及适量锻炼也有助于改善整体血管健康。了解家族史及相关症状,及时就医,能够提高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机会。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确保动脉瘤的变化得到及时评估,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颅内动脉瘤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