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SARS可以通过什么传播

2025.08.27 08:31

SARS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粪-口传播、母婴传播。具体分析如下:

1.飞沫传播: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直接进入他人呼吸道。飞沫在空气中停留时间较短,传播距离通常不超过1米。近距离交谈时也存在风险。医疗机构中气管插管等操作易产生大量飞沫。佩戴口罩可有效阻断此类传播途径。

2.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触摸口鼻眼可能导致感染。病毒在塑料表面可存活较长时间。公共场所门把手、电梯按钮等是高风险区域。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未及时消毒存在传播风险。规范洗手和物品消毒是重要预防措施。

3.气溶胶传播:在密闭空间内,病毒可能通过微小颗粒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通风不良的环境如电梯、病房易形成气溶胶。医疗操作如吸痰可能产生气溶胶。气溶胶传播距离可达数米。使用空气消毒设备可降低风险。

4.粪-口传播:患者粪便中可检出活病毒。卫生间环境容易造成污染。冲马桶时可能产生含病毒的气溶胶。处理患者排泄物时需严格防护。食品卫生和个人清洁对预防此类传播至关重要。

5.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可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分娩过程中接触母体分泌物存在风险。产后密切接触也可能导致传播。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完善更易感染。孕期防护和分娩隔离是必要措施。

保持环境通风良好,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如实告知接触史。医护人员需严格执行防护规范。公众应提高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早期发现和隔离对控制疫情扩散具有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