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引起身体震颤有哪些病

2025.08.01 08:56

身体震颤可能由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甲状腺功能亢进、小脑病变、药物或毒物中毒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常从一侧手部开始,逐渐波及对侧肢体。震颤频率较慢,呈搓丸样动作,伴随肌肉强直和运动迟缓。病情进展后可能出现姿势平衡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部分患者还伴有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2.特发性震颤: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常见于手部,也可累及头部、声音等。震颤频率较快,饮酒后可能暂时减轻。症状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但通常不会导致其他神经系统异常。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可能与基因变异有关。

3.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代谢亢进,引发双手细微震颤,同时伴有心悸、多汗、体重下降等症状。震颤频率较快,幅度较小,情绪激动时更为明显。及时治疗甲状腺功能异常后,震颤通常可缓解。

4.小脑病变:小脑负责协调运动和平衡,小脑病变可能导致意向性震颤,即在完成特定动作时出现震颤,如伸手取物时摇晃加剧。震颤幅度较大,伴随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等症状。常见病因包括脑血管病、肿瘤或遗传性疾病。

5.药物或毒物中毒: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支气管扩张剂等可能干扰神经系统功能,引发震颤。重金属中毒或酒精戒断时也可能出现震颤,表现为全身性或局部抖动。停药或脱离毒物接触后症状可能逐渐消失。

出现震颤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避免自行用药或忽视症状,尤其伴随其他异常表现时更需重视。日常注意观察震颤特点、诱因及变化情况,有助于医生诊断。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对缓解症状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