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情况下要做肝穿刺

2025.09.23 10:48

肝穿刺通常在需要明确肝脏疾病性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或指导治疗时进行。当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测等非侵入性方法无法确诊,或怀疑存在肝脏肿瘤、不明原因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时,医生会建议通过肝穿刺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某些代谢性肝病或药物性肝损伤也可能需要通过肝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

肝穿刺是一种有创检查,但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例如,对于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肝穿刺能准确判断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帮助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对于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肝组织病理检查可以鉴别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不同病因。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穿刺活检能区分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或转移性癌,为后续手术或化疗提供依据。部分罕见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或血色病,也需依赖肝穿刺确诊。现代技术通常在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提高安全性和准确性。

进行肝穿刺前需评估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及影像学结果,排除严重出血倾向或肝血管瘤等禁忌症。术后需卧床休息6-8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及腹痛情况,警惕出血或胆瘘等并发症。穿刺部位可能出现短暂疼痛,但持续剧烈疼痛或头晕需立即就医。检查前应停用抗凝药物,术后避免剧烈运动1-2天。虽然肝穿刺风险较低,但需在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操作下进行,确保安全性和诊断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