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重型颅脑损伤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2025.08.11 14:18

重型颅脑损伤护理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缺氧、控制颅内压预防脑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如感染和压疮。具体分析如下: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重型颅脑损伤后,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可能急剧变化,需持续监测。意识状态是判断病情进展的重要依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可量化评估。瞳孔对光反射异常可能提示脑疝,需立即处理。持续心电监护有助于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记录出入量可评估循环状态,避免容量不足或过量。

2.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缺氧:颅脑损伤常伴随呕吐或分泌物增多,易导致误吸或窒息。及时清除口腔异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低氧血症会加重脑水肿,需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吸痰操作需轻柔,避免刺激引发颅内压升高。床头抬高30度有助于减少颅内静脉回流阻力。

3.控制颅内压预防脑疝:颅内压超过20mmHg需紧急干预。甘露醇或高渗盐水可快速降低颅内压,但需监测肾功能。避免过度换气导致脑血管痉挛。镇静镇痛药物可减少躁动引发的压力波动。头颈部保持中立位,避免颈静脉受压。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脑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易引发低钠血症。每日监测血钠、血钾水平,及时纠正紊乱。早期肠内营养可保护胃肠黏膜,减少应激性溃疡。热量供给需满足高代谢需求,蛋白质补充促进组织修复。避免快速输注葡萄糖加重脑水肿。

5.预防并发症如感染和压疮:长期卧床增加肺部感染风险,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需严格无菌操作。骶尾部及骨突处每2小时减压一次,使用气垫床分散压力。深静脉血栓预防可通过肢体被动活动实现。口腔护理减少细菌滋生。

重型颅脑损伤护理需动态调整方案,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干预。家属需配合医疗团队观察异常表现,如躁动加剧或体温骤升。康复阶段应循序渐进,避免过早下床引发二次损伤。定期随访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