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黄瘤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2025.03.18 09:24

黄瘤病是由脂质代谢异常引起的皮肤病变,主要表现为皮肤或黏膜上出现黄色瘤状物。这种疾病通常与高脂血症、胆固醇水平升高或脂蛋白代谢紊乱有关。脂质在皮肤或皮下组织沉积,形成黄色或橙黄色的斑块或结节,常见于眼睑、关节、肌腱等部位。黄瘤病本身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系统性疾病的皮肤表现,可能提示存在潜在的代谢或内分泌问题。

黄瘤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常见的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这种遗传性疾病导致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脂质在皮肤和血管壁沉积,形成黄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也可能引发脂质代谢异常,进而导致黄瘤病的发生。某些药物如皮质类固醇、雌激素等也可能影响脂质代谢,增加患病风险。黄瘤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可能包括扁平黄瘤、结节性黄瘤、腱黄瘤等,具体类型与脂质沉积的部位和程度有关。

在诊断和治疗黄瘤病时,需注意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黄瘤病不仅是皮肤问题,更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信号,因此应进行详细的血液检查,包括血脂、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指标。治疗上,首要目标是控制原发疾病和改善脂质代谢。通过饮食调整、增加运动、使用降脂药物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减少黄瘤的形成。对于已经形成的黄瘤,若影响外观或功能,可考虑手术切除或激光治疗。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血脂水平和黄瘤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