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病毒性肠炎如何引起的

2025.02.09 20:29

病毒性肠炎主要由病毒感染、饮食不洁、接触感染源、免疫力低下、季节因素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多种病毒可引发病毒性肠炎。这些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当病毒进入人体肠道后,会侵袭肠黏膜细胞,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肠黏膜细胞功能受损,影响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从而引发肠炎症状,如腹泻、呕吐等。

2.饮食不洁: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是引起病毒性肠炎的常见原因。例如,食用未洗净的蔬菜、水果,可能携带病毒,进入人体后就容易引发疾病。一些生冷食物,如未彻底清洗或煮熟的海鲜、沙拉等,也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因为病毒在这些食物上能够存活并保持活性,一旦被摄入,就会感染肠道。

3.接触感染源:与感染病毒性肠炎的患者密切接触,如共用生活用品、餐具等,容易感染病毒。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病毒更容易传播。患者的粪便、呕吐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如果接触到这些污染物后没有及时洗手,再接触食物或口腔,病毒就会进入肠道引发感染。

4.免疫力低下:当人体免疫力较弱时,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例如,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免疫系统功能相对较弱。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衰退,慢性疾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对身体的消耗,使得身体抵御病毒的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感染病毒性肠炎的风险。

5.季节因素:某些季节病毒性肠炎的发病率较高。例如,轮状病毒肠炎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可能与季节变化时,的生活习惯改变、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有关。在秋冬季节,室内活动增多,空气流通相对较差,有利于病毒的传播。而且气温降低,人体的生理机能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肠道的抵抗力可能会下降,使得病毒更容易入侵肠道。

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物等。在疾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加强锻炼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易感人群,更要注意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