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严重产后出血是什么

2025.04.16 11:03

严重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毫升,或伴有休克症状的急性大量出血。这种情况是产科急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更为常见。

严重产后出血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原因,分娩后子宫无法有效收缩,导致血管无法闭合,从而引发大量出血。胎盘残留则是指胎盘组织未能完全排出,影响子宫收缩,进而引起出血。产道损伤多见于难产或手术助产,如产钳或吸引器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宫颈、阴道或会阴部撕裂,造成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是由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或严重感染等引起,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凝固,加重出血情况。

预防和处理严重产后出血需要多方面的措施。产前应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识别高危因素,如多胎妊娠、巨大儿、前置胎盘等。分娩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产后应积极促进子宫收缩,如使用缩宫素等药物,并检查胎盘是否完整排出。对于产道损伤,应及时缝合止血。若出现凝血功能障碍,需迅速补充凝血因子或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在医疗资源有限的地区,应加强基层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产妇及家属应了解产后出血的风险,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分娩后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如发现异常,如大量出血、头晕、心悸等,应立即就医。产后恢复期间,保持良好的营养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身体恢复。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