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是小儿黄疸性肝炎

2025.08.20 16:10

小儿黄疸性肝炎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肝脏疾病,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脏肿大及相关症状。此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尤其是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某些药物、毒素或代谢障碍也可能导致肝炎的发生。黄疸的出现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无法有效处理体内的胆红素,导致其在血液中积聚,从而引发皮肤和眼睛的黄染。

在小儿黄疸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中,除了黄疸外,患者可能还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乏力等症状。部分病例可能伴随发热,肝脏肿大可通过体检发现。对于确诊,通常需要进行血液检查,以检测肝功能指标和病毒抗体,必要时还需进行肝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治疗方面,轻度病例通常采取对症支持治疗,重症病例则可能需要住院观察和更为积极的干预措施。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避免接触感染源。

在面对小儿黄疸性肝炎时,家长需特别关注症状的变化,及时就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在流行季节,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饮食方面,应确保营养均衡,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肝脏负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对于已经确诊的病例,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定期复查肝功能,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合理预防是应对小儿黄疸性肝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