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男科

为什么尿液中含有白色物体

2025.06.25 11:54

尿液中出现白色物体可能与饮食中高蛋白或高盐分导致结晶析出、泌尿系统感染引发脓性分泌物、前列腺液混入尿液、尿液中矿物质沉淀形成悬浮物以及乳糜尿导致淋巴液混入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中高蛋白或高盐分导致结晶析出:过量摄入蛋白质或盐分会增加尿液中尿酸、磷酸盐等物质的浓度。当这些物质超过溶解限度时,会形成微小结晶随尿液排出。结晶通常呈现白色颗粒状,尤其在尿液静置后更明显。这种情况多为一过性,调整饮食结构后即可改善,通常不伴随其他不适症状。

2.泌尿系统感染引发脓性分泌物:细菌感染尿道、膀胱等部位时,局部组织会产生炎性渗出物。这些脓性物质与尿液混合后呈现白色絮状或浑浊状态,常伴有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状。感染严重时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反应,需及时干预处理。

3.前列腺液混入尿液:男性排尿时前列腺受到挤压,可能导致少量前列腺液进入尿道。这种液体本身呈乳白色,与尿液混合后形成白色悬浮物。多见于长时间未排精或前列腺充血时,通常量少且无伴随症状,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4.尿液中矿物质沉淀形成悬浮物:尿液中含有钙、镁等矿物质,在酸碱度改变或温度降低时容易形成沉淀。这些沉淀物呈现白色粉末状,尤其在晨尿或饮水不足时更为明显。适当增加饮水量可稀释尿液浓度,减少沉淀产生。

5.乳糜尿导致淋巴液混入:淋巴管与尿路异常连通时,富含脂肪的淋巴液会渗入尿液。这种尿液静置后可见明显分层,上层呈乳白色。常见于寄生虫感染或淋巴系统损伤,需要专业检查明确具体原因。

出现异常情况应记录发生频率和伴随症状,避免自行判断延误处理时机。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观察尿液变化,必要时携带样本就医检查。日常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减少泌尿系统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