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得胃息肉是为什么

2025.01.18 14:15

胃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炎症长期刺激、不良饮食习惯、胆汁反流。具体分析如下:

1.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的突变或遗传变异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上胃息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的胃部等消化道器官可能出现多发性息肉。这种由遗传因素导致的胃息肉往往具有家族聚集性,发病年龄可能相对较早,息肉的数量可能较多且有较高的恶变风险。

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生存在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引发胃部慢性炎症,炎症反复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从而形成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能改变胃内微环境,影响胃酸分泌等生理功能,进一步促使息肉的产生。

3.胃部炎症长期刺激: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胃黏膜持续处于炎症状态。炎症细胞释放的各种炎症介质会刺激胃黏膜上皮细胞,使其增殖和分化异常,进而形成息肉。例如,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变薄、腺体减少,同时伴有肠上皮化生等改变,这种情况下胃黏膜更容易长出息肉。

4.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辛辣、油腻、腌制、烟熏等刺激性食物,或者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度饮酒等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损伤。胃黏膜在反复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细胞容易发生异常增生,从而引发胃息肉。例如,经常吃大量腌制食品,其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会损害胃黏膜,增加胃息肉的发病几率。

5.胆汁反流:当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反流进入胃内时,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会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胃黏膜在胆汁的刺激下,会发生炎症反应,进而促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息肉。尤其是胃窦部,更容易受到胆汁反流的影响,是胃息肉的好发部位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积极治疗胃部疾病,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这样有助于预防胃息肉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