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炎肠化是怎么回事

2024.08.17 20:35

胃炎肠化是指胃黏膜发生炎症后,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变化,这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病理改变。其病因包括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影响、自身免疫问题以及胃部其他疾病等。具体分析如下:

1.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炎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细菌可导致胃黏膜炎症,进而引发肠化生。针对这一病因,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关键。可以通过抗生素联合治疗、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2.饮食不当:长期食用辛辣、油腻、高盐等刺激性食物,容易导致胃黏膜受损,从而引发胃炎肠化。改变饮食习惯,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改善胃部炎症。

3.药物影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可能导致胃黏膜受损,进而发生胃炎肠化。在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胃黏膜保护剂。

4.自身免疫问题: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攻击胃黏膜细胞,导致胃炎肠化。针对这一病因,可通过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5.胃部其他疾病:胃溃疡、胃息肉等胃部疾病,可能导致胃黏膜炎症,进而引发胃炎肠化。治疗胃炎肠化时,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炎症。

胃炎肠化的病因多种多样,治疗时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病,有助于改善胃部炎症,预防胃炎肠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