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患有胃寒怎么治疗

2025.06.23 17:35

胃寒可通过温补脾胃、饮食调理、穴位按摩、中药调理、避免生冷刺激等方式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1.温补脾胃:胃寒多因脾胃阳气不足,需通过温补方式提升脾胃功能。生姜、红枣、桂圆等食材具有温中散寒作用,可煮水或加入粥中食用。适量饮用红糖水也能温暖脾胃,促进气血运行。避免空腹食用寒凉食物,饭后可饮用温热的米汤或姜茶,有助于缓解胃部不适。

2.饮食调理:选择易消化、温热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南瓜等,减少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适当添加胡椒、茴香等温性调料,有助于驱散胃中寒气。每日饮食规律,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以减轻脾胃负担。

3.穴位按摩:通过按压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促进脾胃气血运行,缓解胃寒症状。每日早晚用拇指按压足三里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按摩时以顺时针方向轻柔揉动,有助于温煦胃部。长期坚持穴位按摩,能改善脾胃功能。

4.中药调理:根据体质选用适合的中药方剂,如理中汤、附子理中丸等,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功效。服用前需咨询专业医师,避免自行用药。中药调理需坚持一段时间,配合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效果更佳。部分患者可选用艾叶、干姜等药材泡脚,通过足部经络温暖全身。

5.避免生冷刺激:胃寒患者需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避免受凉。夏季少食冷饮,冬季穿戴保暖衣物。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睡眠时可用暖水袋温热腹部。情绪波动也可能影响脾胃功能,保持心情平和有助于胃部健康。

胃寒调理需长期坚持,不可急于求成。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不同体质需采用个性化方案,切勿盲目跟从他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