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二重感染怎样诊断

2025.08.27 08:30

二重感染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关注抗生素使用后的症状反复、通过微生物培养明确病原体种类、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辅助判断、评估患者免疫状态与基础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二重感染常表现为原发病好转后再次出现发热或症状加重,需动态监测血常规、炎症指标及器官功能。例如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或降低,C反应蛋白持续不降,可能提示新发感染。痰液、尿液等标本的涂片镜检可快速发现菌群变化,为早期诊断提供线索。

2.关注抗生素使用后的症状反复:广谱抗生素治疗期间若病情一度缓解又恶化,需警惕菌群失调导致的二重感染。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伴腹痛,可能为艰难梭菌感染;口腔黏膜白斑或糜烂需考虑真菌感染。详细记录用药史与症状演变对鉴别至关重要。

3.通过微生物培养明确病原体种类:采集感染部位标本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是确诊依据。例如深部痰培养检出 白假丝酵母菌,或血液培养发现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可证实继发感染。需注意标本采集时机与方法,避免污染影响结果准确性。

4.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辅助判断:胸部CT显示新发斑片影或空洞形成,可能提示肺部二重感染;腹部超声发现肠道壁增厚或积液,需结合临床排除继发感染。影像学动态对比有助于发现隐匿性病灶,尤其对免疫低下患者更具价值。

5.评估患者免疫状态与基础疾病:糖尿病、肿瘤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易发生二重感染。需全面了解病史,监测血糖、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例如血糖控制不佳者出现会阴部瘙痒,可能合并念珠菌感染,需针对性排查。

诊断过程中需严格区分感染与基础疾病进展,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检查结果。治疗时应根据病原学证据调整方案,同时加强支持治疗与营养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干预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