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是亚急性肝衰竭

2025.08.20 16:10

亚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肝脏功能障碍,通常在6周至3个月内发生,表现为肝功能迅速下降,伴随有明显的肝细胞损伤和临床症状。与急性肝衰竭相比,亚急性肝衰竭的病程相对较长,但同样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常常需要紧急医疗干预。

亚急性肝衰竭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代谢性疾病等。临床表现通常包括黄疸、腹水、意识障碍、出血倾向等,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力、食欲减退和恶心等不适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指标异常,尤其是转氨酶、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凝血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或CT扫描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的结构变化。对于亚急性肝衰竭的管理,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可能需要进行肝脏移植或其他支持性治疗。

在面对亚急性肝衰竭时,需特别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出现。定期监测肝功能和其他相关指标是必要的,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的营养状态也需要关注,适当的营养支持可以帮助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对于药物的使用,必须谨慎选择,避免进一步损伤肝脏。心理支持同样不可忽视,患者及其家属可能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和恐惧。了解亚急性肝衰竭的预后和可能的治疗选择,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做出知情决策。亚急性肝衰竭是一种复杂且危重的疾病,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和全面管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