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脑性瘫痪会出现足下垂吗

2025.07.01 08:35

脑性瘫痪患者可能出现足下垂症状。足下垂表现为踝关节背屈无力或不能,行走时足尖拖地,是脑性瘫痪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之一。这种情况主要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小腿前群肌肉控制异常,胫骨前肌等背屈肌群与腓肠肌等跖屈肌群肌力失衡所致。

脑性瘫痪引起的足下垂属于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足下垂机制不同。大脑皮层或锥体束损伤造成小腿肌群协调障碍,常伴随下肢痉挛模式。典型表现为步行时足尖先着地,踝关节背屈不足,可能合并足内翻或外翻。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更易出现此症状,因肌张力增高导致拮抗肌力量失衡。长期未干预可能引发跟腱挛缩、关节畸形等继发改变,进一步加重功能障碍。早期通过康复训练、矫形器或药物干预可改善症状,严重者需手术延长跟腱或调整肌力平衡。

评估脑性瘫痪患者的足下垂需鉴别其他病因,如周围神经病变或肌肉疾病。临床检查需关注肌张力分布、原始反射残留及协同运动模式。干预措施应个体化,避免过度矫正影响步行稳定性。矫形器选择需考虑动态支撑与静态固定的平衡,夜间使用可预防挛缩。肉毒毒素注射需精准定位靶肌肉,结合康复训练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定期随访评估功能进展,及时调整方案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家庭康复中需指导正确的体位管理和牵伸方法,防止继发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