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关于胃病的问题有哪些

2025.02.02 15:23

胃病是一类与胃部相关疾病的统称,常见问题包括胃痛、胃胀、胃酸反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具体分析如下:

1.胃痛:胃痛是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胃部炎症、溃疡、痉挛等。饮食不规律,经常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者过度饮酒都可能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痛。另外,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影响胃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胃部肌肉紧张,产生疼痛。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也可能损伤胃黏膜,引起胃痛。

2.胃胀:胃胀通常是由于胃部气体积聚过多导致的。一方面,进食时边吃边说话或者狼吞虎咽,会使大量空气随着食物进入胃部。另一方面,一些食物不易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发酵产生气体。例如豆类、洋葱等食物,含有较多的可发酵糖类。胃肠动力不足,胃部排空延迟,也会造成食物和气体在胃内积聚,引起胃胀。

3.胃酸反流:正常情况下,食管下括约肌会阻止胃酸反流至食管。但当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或者胃部压力过高时,胃酸就可能反流。肥胖、怀孕、某些药物副作用等因素可能导致腹部压力增加,从而使胃部压力升高。而长期吸烟、饮酒、食用高脂肪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会使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酸反流会引起烧心、胸骨后疼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能损伤食管黏膜。

4.食欲不振:胃病患者常常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胃部疾病可能影响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食物在胃内不能正常消化,堆积在胃内,使人产生饱腹感,不想进食。例如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从而影响食欲。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能影响胃肠功能,导致食欲不振,需要与单纯的胃病引起的食欲不振相鉴别。

5.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在胃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可能是由于胃的消化功能减弱,不能将食物充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以便吸收。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度节食等,会打乱胃的正常消化节律。胃部疾病如胃溃疡、胃炎等,会使胃黏膜受损,影响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从而导致消化不良。另外,年龄增长也会使胃肠功能衰退,消化能力下降,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的饮食作息,避免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胃病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