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儿心房扑动是怎么回事

2025.09.11 17:28

小儿心房扑动是一种快速而规则的心房异位心律,属于儿科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该病症表现为心房率显著增快,通常在250-350次/分,而心室率则因房室传导阻滞程度不同呈现不规则变化。发病机制多与心房内大折返环形成有关,可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或心脏术后,部分病例也可能找不到明确病因。

小儿心房扑动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能出现心悸、乏力、喂养困难甚至晕厥。新生儿及婴儿患者容易发生心力衰竭,这与心脏代偿能力较弱有关。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典型特征为锯齿状扑动波F波,房室传导比例多为2:1至4:1。长期未治疗可能引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因此需尽早干预。急性期治疗可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或药物复律,常用药物包括普罗帕酮、胺碘酮等。对于反复发作病例,射频消融术可根治折返环路,成功率可达85%以上。

小儿心房扑动需与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鉴别。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警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评估是否存在复发。日常生活中需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需同时治疗原发病。母乳喂养期间用药需咨询医师,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分泌。疫苗接种一般不受影响,但急性发作期应暂缓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