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什么是周围神经痛

2025.08.05 15:13

周围神经痛是由于周围神经受损或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种疼痛症状,通常表现为刺痛、麻木、灼烧感或电击样疼痛。这种疼痛可以影响身体的任何部位,尤其是手脚,常常伴随有感觉异常或运动功能障碍。周围神经痛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糖尿病、感染、外伤、毒素暴露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等。

周围神经痛的发生机制主要与神经损伤或功能失调有关。损伤的神经可能会向大脑传递错误的信号,导致疼痛感的产生。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长期高血糖会损害神经,导致疼痛和感觉异常。酒精滥用、维生素缺乏、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痛的发生。临床上,医生通常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来确定疼痛的具体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手术干预。药物治疗常用的包括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物和镇痛药物,这些药物能够帮助缓解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

在应对周围神经痛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及时就医非常重要,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症状并防止病情加重。其次,生活方式的调整也不可忽视,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的锻炼以及良好的作息习惯能够帮助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减轻疼痛。避免酒精和毒品的摄入,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心理健康同样重要,面对持续的疼痛,寻求心理支持或参加相关的支持小组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通过综合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周围神经痛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