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哺乳性黄疸应该怎么办

2025.02.09 16:54

哺乳性黄疸可通过加强喂养、监测黄疸、暂停母乳、光疗、药物治疗等方法应对。具体分析如下:

1.加强喂养:母乳喂养不足会使胎便排出延迟,导致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而加重黄疸。增加喂奶次数,保证每天8-12次的母乳喂养,可促进宝宝肠道蠕动,加速胎便排出,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有助于黄疸的消退。

2.监测黄疸:密切观察宝宝皮肤黄染的程度、范围以及巩膜黄染情况。可以使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在家中进行初步监测,若发现黄疸持续加重或超过一定天数仍未消退,应及时就医,以便准确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

3.暂停母乳:当胆红素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可暂停母乳喂养24-48小时。因为母乳中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物质会加重黄疸。暂停母乳期间,妈妈应定时挤出乳汁,以维持乳汁分泌量,待黄疸减轻后可恢复母乳喂养。

4.光疗:如果黄疸较为严重,经医生评估后可能需要进行光疗。光疗是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宝宝皮肤,使胆红素发生结构改变,从而更容易从体内排出。光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和会阴部,避免受到光线损伤。

5.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如肝酶诱导剂等。这些药物可以促进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加快黄疸的消退,但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用药。

在处理哺乳性黄疸时,妈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和治疗,不要自行采用未经证实的方法。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吸吮无力、发热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