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025.08.21 17:5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最早在2002年至2003年间爆发,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此病以高传染性和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能够通过飞沫传播,感染途径主要包括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以及空气中的病毒颗粒。

在临床表现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通常起初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随后可能发展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和肺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泻、肌肉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由于病毒的变异性和不同个体的免疫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甚至进入重症监护。疫情期间,医疗机构面临巨大的压力,资源紧张,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也显著增加。为了有效控制疫情,采取了包括隔离、旅行限制和疫苗接种等一系列公共卫生措施。

在预防和控制方面,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勤洗手、佩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及时接种疫苗也是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重要手段。对于出现相关症状的个体,应尽早就医并进行检测,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尤其需要加强防护,避免感染。疫情期间,保持心理健康同样重要,适当关注疫情信息,避免过度焦虑和恐慌。面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是控制疫情、保护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