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日本血吸虫引起什么病

2025.09.25 16:46

日本血吸虫感染会引起血吸虫病,这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血吸虫的幼虫通过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侵入人体,成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导致肝脏、肠道等器官的慢性损害。

血吸虫病的病理过程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腹痛、腹泻等症状,称为钉螺热或稻田皮炎。慢性期则因虫卵沉积在肝脏和肠壁,形成肉芽肿和纤维化,导致门静脉高压、脾肿大、腹水等严重后果。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甚至死亡。虫卵也可能异位寄生于脑、肺等器官,引发相应症状。血吸虫病的流行与疫水接触密切相关,常见于农业劳动、洗衣、游泳等活动中。

预防血吸虫病的关键是避免接触疫水,尤其在流行区需做好个人防护。饮用开水或消毒水可防止经口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吡喹酮是首选药物,能有效杀灭成虫。疫区应加强灭螺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出现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损害。血吸虫病的防控需要公共卫生措施与个人防护相结合,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