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脾脏破裂的原因有哪些

2024.12.31 08:14

脾脏破裂的原因主要有剧烈运动、突然改变体位、车祸等外伤、病理性肿大、医源性损伤。具体分析如下:

1.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时,身体的震动和晃动幅度较大,脾脏可能会因惯性作用而受到牵拉。比如在快速奔跑、跳跃或者进行剧烈的健身操时,脾脏周围的韧带等组织可能无法承受这种突然的力量变化,从而导致脾脏破裂。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在运动过程中突然感到腹部剧痛。一旦怀疑是脾脏破裂,应立即停止运动,平卧休息,避免活动加重出血,并尽快就医。

2.突然改变体位:当人体突然改变体位,如从卧位快速转为直立位,或者在翻身时动作过猛,脾脏由于重力作用和周围组织的相对位移,可能会发生破裂。特别是在脾脏本身存在一定潜在风险因素时,如脾脏质地稍脆等情况,更容易发生。患者会在体位改变后出现腹部疼痛等症状。此时要保持安静,避免再次改变体位,呼叫急救人员送往医院。

3.车祸等外伤:车祸、高处坠落、暴力撞击等外伤是脾脏破裂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原因。当腹部受到强大的外力冲击时,脾脏作为腹腔内的实质性器官,容易受损。脾脏的质地相对较脆,在遭受外力时难以抵抗,可能会出现破裂出血。受伤者通常会有明显的腹部外伤痕迹,伴有剧烈腹痛、头晕、心慌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过程中尽量不要移动伤者,防止加重损伤。

4.病理性肿大:某些疾病会导致脾脏病理性肿大,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等。脾脏肿大后,其包膜会被撑得更薄,张力增加,此时脾脏变得更加脆弱,即使受到轻微的外力作用,如咳嗽、轻微碰撞等,都可能引发脾脏破裂。患者除了有原发病的症状外,还会出现脾脏破裂相关的腹痛等表现。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密切关注脾脏情况,一旦发生破裂,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5.医源性损伤:在一些医疗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意外损伤脾脏。例如,在进行上腹部手术时,手术器械的操作可能会误伤到脾脏;或者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脾脏破裂。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较为严重。医护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提高操作技能,尽量避免医源性损伤的发生。

脾脏破裂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情况,无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需要高度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改变体位时动作过猛,从事危险工作或活动时要注意安全防护。对于存在脾脏肿大等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一旦出现腹部疼痛等可疑症状,应尽快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