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出血后走路不稳怎么办

2025.08.11 14:18

脑出血后走路不稳可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平衡能力、使用辅助器具增加稳定性、调整药物控制相关症状、进行物理治疗增强肌肉力量、改变居家环境减少跌倒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康复训练改善平衡能力:脑出血后平衡功能受损是常见问题,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训练。站立平衡练习可从双足并拢开始,逐步过渡到单腿站立或软垫训练。动态平衡训练包括重心转移、踏步练习等,结合视觉反馈或器械辅助提升效果。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每周至少3次,每次20-30分钟。

2.使用辅助器具增加稳定性:根据行走能力选择合适工具,如四脚拐杖提供宽支撑面,助行器适合早期康复阶段。器具高度需调整至手腕自然下垂时与把手平齐,使用时保持身体直立。定期检查器具磨损情况,避免因配件松动导致意外。

3.调整药物控制相关症状:部分药物可能加重头晕或肌力下降,需与医生沟通优化方案。降压药需避免剂量过大引发低血压,抗凝药物需监测出血风险。若存在肌张力障碍,可考虑调节神经肌肉调控类药物。

4.进行物理治疗增强肌肉力量:下肢肌群训练是恢复步态的基础,重点强化髋外展肌、股四头肌和踝背屈肌。采用抗阻训练、桥式运动或器械辅助,配合电刺激改善神经肌肉激活。训练强度以不诱发疼痛为宜,逐步增加负荷。

5.改变居家环境减少跌倒风险:移除地毯、杂物等障碍物,浴室铺设防滑垫并安装扶手。夜间保持通道照明,床椅高度与膝关节平齐便于起坐。常用物品放置于易取位置,避免频繁弯腰或登高。

恢复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出现头痛加重或新发肢体无力应立即就医。饮食宜清淡且营养均衡,控制血压血糖在稳定范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康复进度因人而异,需耐心配合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