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气血两虚是什么意思

2025.07.09 08:32

气血两虚是中医学中的常见证候,指人体内气和血均处于不足状态,导致生理功能减退。气与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载气、养气,二者相互依存。当气血两虚时,机体无法得到充分滋养,表现为一系列虚弱症状。

气血两虚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长期劳累、久病体弱、营养不良或慢性失血均可耗伤气血。气的不足会导致推动无力,出现乏力、气短、自汗;血的不足则引起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女性可能出现月经量少或经期延迟。舌象多表现为舌淡嫩,脉象细弱。中医调理气血两虚需双补气血,常用方剂如八珍汤、归脾汤,通过人参、黄芪补气,当归、熟地黄养血,使气血渐复。日常饮食可多摄入红枣、桂圆、山药等补益之品,配合适度运动以促进气血运行。

需注意气血两虚需与单纯气虚或血虚区分,辨证不准易影响疗效。避免过度依赖滋补药物,需结合体质调整,防止虚不受补。慢性病患者或术后人群应循序渐进调养,不可急于求成。饮食忌生冷寒凉,以免损伤脾胃功能,加重气血生化不足。若症状长期未缓解或伴随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与情绪稳定,有助于气血的恢复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