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如何治疗

2025.03.07 20:0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感染、改善通气、纠正心衰、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具体分析如下:

1.控制感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常伴有呼吸道感染,感染会加重心肺负担,导致病情恶化。治疗时应根据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2.改善通气:缺氧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的主要表现之一。治疗中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使用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对于二氧化碳潴留明显的患者,可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改善通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3.纠正心衰:心功能不全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的重要表现。治疗中应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同时注意电解质平衡。对于心率过快或房颤患者,可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必要时可使用血管扩张剂降低肺动脉压力。

4.营养支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治疗中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5.心理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必要时可请心理医生会诊,进行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改善生活方式,预防病情加重。通过多学科协作,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