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再生障碍性贫血输血后发烧怎么办

2025.09.08 17:11

再生障碍性贫血输血后发烧需立即暂停输血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血常规和血培养等检查以明确发热原因、根据检查结果使用退热药物或抗生素治疗、密切监测体温和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更换血液制品或调整输血方案。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暂停输血并通知医护人员:输血后出现发热反应需第一时间停止输血,避免进一步输入可能致热的物质。保留输血袋及管路以备后续检测,同时迅速联系医护人员评估病情。发热可能是输血反应的早期表现,及时干预可降低严重并发症风险。

2.进行血常规和血培养等检查以明确发热原因:发热可能与感染、溶血或免疫反应有关。血常规可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血培养能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污染。必要时需进行交叉配血复查或抗体筛查,排除溶血性输血反应。检查结果将指导后续治疗方向。

3.根据检查结果使用退热药物或抗生素治疗:若发热由非感染因素引起,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缓解症状。若血培养提示细菌污染,需立即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免疫性发热反应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4.密切监测体温和生命体征变化:输血后发热需持续监测体温、心率、血压等指标,观察是否出现寒战、皮疹或呼吸困难等伴随症状。记录发热时间和热型有助于鉴别病因。若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休克表现,需紧急处理。

5.必要时更换血液制品或调整输血方案:反复发热者需评估是否对特定血液成分过敏,可改用洗涤红细胞或去除白细胞的血制品。严重反应者需暂停输血并重新制定方案,如分次输注或预处理抗过敏药物。个体化调整是减少再发风险的关键。

输血后发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血制品储存和输注过程符合标准。发热期间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物理降温过度导致寒战。既往有输血反应史者应提前告知医护人员,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出现不适及时反馈,切勿自行处理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