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慢性糜烂性胃窦炎是怎么引起的

2024.08.24 22:44

慢性糜烂性胃窦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引起原因多样,主要包括饮食不当、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影响、精神压力以及遗传因素等。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不当:饮食不规律、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油腻食物等,会导致胃黏膜受损,进而引发慢性糜烂性胃窦炎。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有助于改善胃部状况。

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可导致胃黏膜炎症、糜烂。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窦炎的关键,可通过抗生素联合治疗。

3.药物影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类药物等,容易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部疾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必要时更换药物种类或调整剂量,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

4.精神压力:精神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加重胃黏膜炎症。学会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改善胃部症状具有积极作用。

5.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慢性糜烂性胃窦炎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家族中有胃病病史的人群,更应注意胃部健康,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慢性糜烂性胃窦炎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用药等,有助于预防胃部疾病的发生。同时,积极治疗已发病症,减轻胃部不适,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有遗传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关注胃部健康,定期进行胃部检查,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