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急性骨髓炎会破坏骨质吗

2025.08.06 17:33

急性骨髓炎确实会破坏骨质。这种感染通常由细菌引起,导致骨髓和周围骨组织的炎症,进而可能造成骨质的破坏和骨骼的结构性损伤。

急性骨髓炎的发生通常与细菌感染有关,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感染可能通过血液传播,也可能是由于外伤、手术或骨折后细菌侵入骨组织。感染后,炎症反应会导致骨髓内的血流量增加,随后出现脓肿形成,进而影响到骨质的完整性。随着病情的发展,骨质可能会出现坏死,导致骨骼的强度下降,增加骨折的风险。急性骨髓炎还可能引起周围软组织的感染和损伤,进一步加重病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控制感染、减轻骨质破坏至关重要。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手术清创,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骨移植或其他修复手术。

在面对急性骨髓炎时,需特别注意症状的早期识别。常见的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发热以及活动受限等。及时就医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或MRI,可以帮助确认诊断并评估骨质损伤的程度。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也是必要的。同时,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力,以帮助身体抵抗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活动,以免加重骨骼负担,影响恢复。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的再次发生。急性骨髓炎的治疗和康复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骨质的恢复和功能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