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瘀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025.03.13 14:19

瘀斑是皮肤或黏膜下出血后形成的紫红色斑块,通常由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皮下出血或紫癜,常见于外伤、血管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瘀斑的形成与血液在组织中的积聚有关,颜色会随时间变化,从最初的紫红色逐渐转为青紫色、黄绿色,最终消退。

瘀斑的形成机制主要与血管壁的完整性、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系统的状态密切相关。当血管受到外力撞击或内部压力异常时,血管壁可能破裂,血液渗出到周围组织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在正常情况下会迅速发挥作用,形成血凝块以止血。如果血小板数量不足、功能异常,或凝血因子缺乏,血液无法有效凝固,瘀斑便容易形成。某些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维生素K缺乏症,也会增加瘀斑的发生风险。老年人由于血管脆性增加,也更容易出现瘀斑。

在日常生活中,瘀斑的出现可能提示潜在的健康问题。如果瘀斑频繁发生且无明显外伤原因,需警惕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避免过度用力或碰撞,尤其是对于血管脆性较高的人群,可以有效减少瘀斑的发生。饮食中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C和K的食物,有助于增强血管壁的韧性和促进凝血功能。如果瘀斑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乏力或出血不止,应及时就医,进行血液检查和病因排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