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中药如何治疗食管炎

2025.01.12 14:52

中药治疗食管炎多从清热化痰、降逆和胃、疏肝理气、滋阴润燥、健脾益气等方面着手。具体分析如下:

1.清热化痰:食管炎常与痰热互结有关。中药可选用黄连、半夏等。黄连清热燥湿泻火,对于食管炎中因热邪导致的炎症有抑制作用。半夏化痰散结,降逆止呕,能改善食管部位因痰浊阻滞引起的不适,二者配伍可清除食管中的痰热之邪,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吞咽疼痛、泛吐痰涎等症状。

2.降逆和胃:胃气上逆是食管炎的重要病机。旋覆花、代赭石常用于此证。旋覆花降气消痰,行水止呕。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二者合用可使上逆的胃气得以平顺下降,减轻食管反流、烧心、嗳气等症状,改善食管的功能状态。

3.疏肝理气:情志不舒,肝郁气滞可影响食管。柴胡、郁金可发挥作用。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郁金行气化瘀,清心解郁。二者配合能调节肝脏的疏泄功能,缓解因肝郁气滞引起的食管部位的胀满、疼痛等不适,改善患者情绪因素对食管炎的影响。

4.滋阴润燥:对于阴虚型食管炎,沙参、麦冬较为合适。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二者共同滋养食管的阴液,缓解因阴虚导致的咽干口燥、吞咽不利等症状,促进食管黏膜的修复。

5.健脾益气:脾胃虚弱可导致食管炎反复发作。人参、白术可用于此。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二者合用可增强脾胃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改善脾胃虚弱的状态,从根本上减少食管炎的发作频率,促进病情的恢复。

在使用中药治疗食管炎时,应准确辨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证型。同时,中药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