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医阴湿是什么意思

2025.07.09 08:32

中医所说的阴湿是指体内阴气过盛或湿邪积聚导致的一种病理状态。阴代表寒凉、静止的特性,湿则指体内水液代谢失衡形成的病理产物。两者结合常表现为身体沉重、关节酸痛、分泌物黏腻等症状,多与脾肾功能失调或外感湿邪有关。

阴湿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饮食贪凉喜冷、过度劳累耗伤阳气等,均可能导致湿邪内停。湿性黏滞,易阻碍气机运行,与阴寒结合后更难祛除。例如,脾主运化水湿,若脾阳不足,水湿停滞,可能出现腹胀、大便黏滞;肾阳亏虚则水湿泛滥,引发下肢浮肿或夜尿频多。外湿侵袭肌表时,可能引发头身困重、皮肤湿疹等问题。中医调理常采用温阳化湿、健脾利水的方法,如艾灸、服用茯苓、白术等药材。

需注意区分阴湿与其他类似证型。湿热虽也涉及湿邪,但伴有热象,如舌苔黄腻、小便短赤,治法需清热化湿;单纯阳虚则以畏寒肢冷为主,未必兼有湿浊。日常应避免久居湿冷环境,适量运动助阳气升发,饮食少食生冷甜腻。若症状长期未缓解,建议咨询中医师辨证施治,不可自行滥用温补药物,以免加重湿邪黏滞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