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长期抽动症的患者会不会得抑郁

2025.08.14 17:27

长期抽动症的患者确实有可能发展为抑郁症。抽动症本身是一种神经系统的疾病,患者常常面临着身体不自主的抽动和发声,这种症状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长期的抽动症状可能导致患者在社交、学习和工作等方面遇到困难,从而增加抑郁的风险。

抽动症患者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压力和误解。由于抽动症的症状不易被他人理解,患者可能会遭遇嘲笑、排斥或孤立,这些负面经历会逐渐积累,形成心理负担。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社交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抽动症可能导致患者在同龄人中感到孤独和不被接受。抽动症的症状本身也可能引发焦虑和自卑,进一步加重抑郁情绪的出现。抽动症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尤其是在症状严重或伴随其他心理问题的情况下,抑郁的风险更为显著。

在面对长期抽动症时,患者及其家属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关注心理健康的变化。定期的心理评估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及时发现抑郁症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同时,患者应积极参与治疗,配合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以减轻抽动症状,从而降低抑郁的风险。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也非常重要,家人和朋友的理解与支持能够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慰藉,帮助其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理调适,患者有望在面对抽动症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抑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