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诊断脑震荡的主要临床依据是什么

2025.08.15 17:14

脑震荡的主要临床依据是患者在受伤后出现的意识障碍、记忆丧失、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外伤后立即或短时间内出现,且可能伴随有运动协调障碍、视觉模糊等表现。临床评估时,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观察症状以及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来判断是否存在脑震荡。

在临床实践中,脑震荡的诊断不仅依赖于症状的出现,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首先,受伤的机制和程度是重要的参考因素,尤其是在运动、交通事故或跌倒等情况下,外力作用于头部的情况需要详细记录。其次,意识障碍的持续时间和性质也具有重要意义,短暂的意识丧失通常提示脑震荡的可能性,而长时间的昏迷则可能提示更严重的脑损伤。记忆障碍的类型和程度也是评估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对事件的回忆能力受损,常常与脑震荡相关。医生还会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排除其他严重脑损伤的可能性,尽管在大多数脑震荡病例中影像学检查结果可能正常。

在进行脑震荡诊断时,需注意一些关键事项。首先,症状的个体差异可能导致误诊或漏诊,因此应对所有可能的症状保持警惕,尤其是在儿童或老年患者中,症状可能表现得不典型。其次,患者在受伤后的自我评估可能不够准确,家属或目击者的观察和描述也非常重要。再次,脑震荡的症状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需要进行动态观察,尤其是在受伤后24至48小时内,症状的加重或新症状的出现应引起重视。若患者有既往脑震荡史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会增加再次受伤的风险,需加强监测和管理。及时的评估和适当的休息对于脑震荡的康复至关重要,避免过早恢复体育活动或其他高风险行为,以减少再次受伤的可能性。